20 亿,30 亿,35 亿 ……
现象级的电影口碑,每日一热搜的话题,全网刷屏的电影后遗症。
《你好,李焕英》不负所望,成为春节档最佳。
” 咱妈 ” 一时间成了今年春节档刷屏的关键词,戳中了很多人内心的柔软。
但在去年的台湾票房冠军电影中,妈妈二字却显得极为窒息。
取材自真实事件——
它被称为更值得几十亿票房的台版 ” 李焕英 “。
导演许承杰处女长片作品。
女主陈淑芳 81 岁高龄,还凭此片拿下了金马奖最佳女主。
电影核心同样是 ” 妈妈的故事 “。
但比起贾玲镜头下展现出记忆里妈妈的温柔美好,许承杰电影中过世的阿嬷,显得尤其的真实。
母爱,有些时候后劲极大。
(ps:下文有剧透)
(ps:下文有剧透)
01
当牛做马
电影显得有些沉重。
和李焕英的经常满脸笑容不同,林秀英(陈淑芳 饰)的脸上几乎很难见到发自内心的笑脸,总是下压着嘴角,皱着眉头。
怨念,是母亲脸上最常见的神态。
因为她是苦着过来的。
林秀英的丈夫是个渣男。
年轻时经常拈花惹草,带各种女人出去开房,每次回家找她就是要钱,就连开房前都要她拿。
到了后来,直接甩了一张离婚协议书给她,她不同意,就干脆离家几十年不回,和外面的女人过起了日子。
林秀英就这样一个人,靠着卖虾卷独自抚养三个女儿长大成人。
大女儿身体不是太好,她要时常的唠叨着;
二女儿家庭总出问题,她常在背后提醒着;
小女儿接手家里生意,她起早贪黑支撑着。
好在终于苦尽甘来,她不仅把虾卷从路边摊卖到开餐厅,成为整个台南赫赫有名的餐厅老板,三个女儿也是成就非凡,出人头地。
但一切真如李焕英般美好吗?
不。
那是想象中的。
在这单亲家庭抚养孩子的艰苦故事中,夹藏着的不是温暖,而是无法说出口的窒息。
02
母爱僵局
东亚家庭捆绑式的的代间关系,到底都需要一 ” 死 ” 才能破除魔咒。
电影开篇,故事就陷入了僵局。
在林秀英七十岁大寿这天,同时接到了丈夫去世的噩耗。
红白喜事的相遇,突然激发了这个家庭全部的矛盾。
她坚持先办寿宴,再办丧事。
家里事物大小都是母亲说了算,女儿们也不敢违背她的意愿。
寿宴上,她们努力维持着表面和睦的喜庆。
在外给足了母亲的面子,陪着母亲喝酒,给母亲点歌祝寿。
但在这背后,却是被压抑着的情感,到了丧事时,一切才被彻底激化。
林秀英或许是最惨的母亲了。
离家 20 多年的丈夫,在外和情人度过了晚年;
她对逝去丈夫的冷漠无情,换来三个女儿对母亲的怨恨;
三个女儿对丈夫的情人,远比对她这个母亲更有好感 ……
但在女儿们的心里呢?
母亲才是那个带给她们痛苦的源头,父亲带来的却总是欢乐温馨。
常常苦着一张脸,将抚养她们长大不容易挂在嘴边,无形的压力让她们既为母亲的温暖感到愧疚,不得已去顺从,又疯狂的想逃离,甚至怨恨。
父亲的死,对她们来说,更像是和母亲抗争的一次契机。
极其复杂典型的中国家庭。
父母一辈子在等待孩子感激,孩子一辈子在等父母的道歉。
没有谁能活得轻松。
03
妈妈爱你
林秀英真的爱女儿吗?
看过这部电影之后,不少人会有这样的思考。
时刻在压迫控制着女儿,以单亲母亲的不容易来逼迫女儿妥协,总是表露一副受害者的模样博同情。
如此自私,她真的爱女儿吗?
在扒叔看来,这毋庸置疑。
林秀英或许不是个完美的妻子,优秀的母亲。
但电影中的每个细节,都在表现着母亲在人性自私的背后,对女儿爱的无私。
真实到还原了现实。
妈妈的爱尤其体现在吃饭上。
林秀英为了餐厅起了个大早去菜市场讨价还价,但不忘特意买只龙虾回家。
到家就赶紧的下锅炖了。
在小女儿起床看着满锅的龙虾都忍不住质疑:大早上怎么就吃这个?
理由还不是那么简单:因为妈妈知道你爱吃。
还有争吵过后,林秀英憋着一口怨气在做饭。
和小女儿刚准备要吃饭时,二女儿来了,即使嘴上没一句好听的,但你看她的举动,还是立马就起身去厨房拿碗筷。
妈妈的道歉方式总是那一个:快点吃饭了。
就像是大女儿深夜回家,还能看到饭桌上摆好母亲给她留着的饭菜。
妈妈最怕的还有孩子生病。
即便是在盛怒之下,总有种方法能让她在一秒钟火气消失全无。
那就是你生病了。
片中有一次极为强烈的争吵。
林秀英也开始口不择言,专挑最难听的话去说,那个时候她显得极其恶毒。
但在忽然得知大女儿癌症复发时,她瞬间变脸。
体贴询问的同时,眼泪也在眼圈上,她说愿意放下一切去照顾女儿,她不再充满着戾气,甚至有些卑微的去恳求。
在此之后,她再也没对大女儿说过任何一句狠话。
而是处处小心翼翼,拜佛求神保佑女儿。
总是想劝说她手术治疗照顾好自己,在妈妈心里,没什么是比孩子的健康更重要的了。
她们都以为母亲要的是面子,是骄傲。
但事实真的不是。
《你好,李焕英》中,有句台词让观众哭成泪人。
李焕英告诉贾晓玲,自己对女儿的祝愿:
我未来的女儿
我就让她健康快乐就行了
而这句话林秀英也说过,或许绝大多数的母亲也都这样想。
她的愿望很朴素简单:
只希望女儿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高高兴兴过日子
比起电影表述的女性的 ” 放下 ” 和 ” 和解 “,《孤味》让扒叔更为动容的是母亲二字的重量。
母亲就是这样,犀利与温柔并存,又总是带着 ” 无私 ” 的标签。
什么都有可能掺假,但母爱不会。
妈妈偶尔有错,妈妈不够完美。
但妈妈足够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