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可以在实验室中 ” 制造 ” 卵子吗?根据英国《自然》杂志 16 日发表的一项干细胞最新研究成果,日本科学家团队证明:一组 8 个转录因子,可以在实验室中将小鼠干细胞转化为类卵细胞。这些发现进一步加深了人类对卵子发育的理解,在应用角度上,。
卵母细胞(未成熟的卵细胞)的发育分为多个阶段,但参与这一过程的基因调控网络尚不清楚。
日本九州大学著名生殖生物学家林克彦及其团队,在 2016 年曾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培育的 11 只小鼠并非来自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其母系血统源于重编程的皮肤细胞。这一实验的成功令生殖科学界震惊,因为其意味着,未来有朝一日人类将可以只用血液和皮肤细胞就能孕育出一个新生命,但就现阶段来讲,因面临技术和伦理双重挑战,这一想法的实现还相当遥远。
而此次,林克彦及其同事利用小鼠的胚胎干细胞,确定了触发卵母细胞生长所需的 8 个转录因子(调节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然后,研究团队诱导这 8 个转录因子在小鼠多能干细胞中表达,测试它们是否足以驱动卵母细胞生长。
研究结果发现,这导致了 ” 类卵细胞 ” 的产生,他们将其命名为 ” 直接诱导的卵母细胞样细胞 “。虽然这些细胞没有进行减数分裂,但能够受精,并能分裂到胚胎发育的 8 细胞阶段。然而,超过这一时点的进一步发育就会受到影响。
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 ” 类卵细胞 ” 可以提供一种潜在的卵母细胞细胞质来源,卵母细胞细胞质在辅助生殖技术中极具价值。
总编辑圈点
很多生殖领域的专家都在关注着林克彦团队的进展及相关研究,如果说,在实验室中 ” 制造 ” 卵子精子的技术,能够安全并以科学为目的地在人类身上展开,那么现实中无数有生育困难的夫妻就可以用血细胞和皮肤细胞取代有缺陷的生殖细胞,进而完成生育愿望。换句话说,男性不必再为精子健康苦恼,女性亦无需为高龄带来的生育能力下降而担忧。事实上,这一技术在未来所拥有的更深远意义,是女性的卵子将不再和她们的年纪挂钩;而不论性别,人们或都可拥有与两者都存在血缘关系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