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又称快果、果宗、玉乳、蜜父,是蔷薇科梨属植物白梨、沙梨、秋子梨等的果实。在我国已有 3000 多年的栽培历史。因营养丰富、口味甘美而被誉为 ” 百果之宗 “。梨可以食用,也可以药用,是常用的药食同源的食材。
自古以来,东北的汉、朝、满、回等民族即有 ” 贝母梨 ” 治疗肺热咳喘等民间验方流传;” 贝母炖梨 “、” 贝母蒸梨 “、” 鲜梨贝母汤 ” 等民间食用方是保健佳品;惊蛰吃梨,不可分梨(离)等民间习俗;在古代文学中,有 ” 孔融让梨 “、” 哀梨煮食 “、” 梨花带雨 ” 等典故。梨的叶(梨叶)、果皮(梨皮)、花(梨花)、树枝(梨枝)、树皮(梨木皮)、根(梨树根)、木材烧的灰(梨木灰)等也都可以药用。
中医认为梨性甘、微酸,凉。归肺、胃经,有润燥、生津、清热、化痰功效。主治肺燥咳嗽,热病津伤烦渴,消渴,痰热惊狂,噎膈等。明代医家李中梓认为,” 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 “。梨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三萜及甾醇类化合物,酚酸酯类化合物,羽扇豆醇酯类,多糖类等化学成分。梨有抗氧化,抗溃疡,抗炎,镇咳、祛痰、平喘,抑菌和抗癌等药理作用。
梨是滋阴的佳品。在中医温病诊治中,各大医家用梨等水果进一步完善了养阴法,称为 ” 天生复脉汤 “。叶天士曾提出过养阴益胃法,如他在《温热论》中云 :” 胃津亡也……轻则如梨皮、蔗浆之类 “。在临证中,叶天士也遵循这一原则,常在养阴方中配伍梨汁、蔗浆。吴鞠通则贯彻其益胃生津之法,而且将该法具体化为 ” 沃 ” 法,完全采瓜果鲜汁以为治,如雪梨浆、五汁饮可养肺胃之阴。现代研究发现,五汁饮对内毒素所致高热伤阴动物模型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它能明显拮抗内毒素所致发热作用,并拮抗内毒素所致红细胞膜 ATP 酶活力降低作用,改善细胞膜的通透性 , 保护细胞膜,使其正常发挥功能,减轻细胞的损伤程度,从而减轻发热动物伤津、伤阴的程度。五汁饮有较快的解热作用,从而提示养阴药在发热早期应用可能阻止温病高热的出现或降低高热的程度,这为温病初期应用养阴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梨的食疗方较多,一般以生食 1~2 个;或捣汁;或蒸服;或熬膏;或煎汤 15~30g 内服。
1. 雪梨罗汉果汤
组成:雪梨 1 个,罗汉果半个。
制作:将雪梨洗净切碎,罗汉果洗净,水煎,水沸 30min 后饮汤。
主治:急慢性咽炎属阴虚有热者。
2. 五汁饮
组成:梨汁、鲜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或甘蔗汁)。
制作:和匀凉服,不甚喜凉者,重汤炖温服。
主治:热病口渴、咽干及酒后烦渴,也可作为温病恢复期的调理用药。
3. 梨膏
组成:秋梨 100Kg, 麦门冬、百合、贝母个 1Kg,款冬花 750g,冰糖 20Kg。
制作:水煎浓缩成清膏,每清膏 300g,加入练蜜 300g,共熬至滴水成珠为度。每服 15g,温开水冲服,一日 2 次。
主治:阴虚咳嗽,咽干口渴,喑哑气喘,或自汗盗汗。
4. 雪梨川贝冬瓜饭
组成:雪梨 6 个,糯米 100g,川贝粉 12g,冬瓜条 100g,冰糖 100g。
制作:雪梨削皮挖心,将糯米煮成饭,冬瓜条切碎,川贝粉、冬瓜条、冰糖拌匀,装入梨中,蒸 50min 后食用。早晚各服 1 次。
主治:肺热咳嗽,干咳咯血
梨虽然营养成分高,非常美味,但是中医认为脾虚便溏、肺寒咳嗽及产妇慎服。
本文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主任医师方泓进行可行性把关
” 达医晓护 ” 供稿
CoLaBug.com遵循[CC BY-SA 4.0]分享并保持客观立场,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您有版权、意见、投诉等问题,请通过[eMail]联系我们处理,如需商业授权请联系原作者/原网站。